close

標題很台灣記者農場文抱歉啦XDD

之所以寫這麼長一篇無限聯結、知識爆多的文,是希望透過一個相較於課業內容更多人有興趣的主題,引起對學科(歷史和國文)的學習興趣。

我盡量把有關的知識點都整理起來,並且用講故事及比較有趣的方法寫出來,如果未來道友們在課本或考卷看到這些東西,想起曾經看過一篇跟魔道有關的文有提過這些,譬如說看到孟子跟梁惠王的枯燥大道理對談會想到這人也叫魏嬰欸,那麼想必興趣會大有提升。

相關字:虎符、春秋戰國、戰國四公子、信陵君魏無忌、竊符救趙、長平之戰、邯鄲之戰、魏安釐王、平原君、龍陽、晏子使楚、晏嬰、梁惠王、孟子、庖丁解牛、毛遂自薦、春申君、羋月傳、宣太后、白起、范雎、戰國四名將、張儀連橫、蘇秦合縱、廉頗、完璧歸趙、藺相如、負荊請罪、穰侯魏冉、華陽君、華陽夫人、秦始皇、呂不韋、奇貨可居

 


 

有看過把夷陵老祖跟老虎畫在一起的同人創作,但其實陰虎符不是「陰、虎、符」,是「陰、虎符」。虎符即古代兵符,外型是老虎的樣子,平日分為兩半,左半發給被授予兵權的將領,右半在君主那兒,調動軍隊時必須兩者合一。每個虎符都是特製的,不是任何一左一右就能合在一起。假設某國只有A、B、C三位將領被賜左虎符,那麼君主就會有三個不同的右虎符,A想動用軍隊時若君主批准,給的那右半只能跟A的左半合併。所以「陰、虎符」就是調動陰間軍隊的兵符,也就是走屍大軍,而劇情裡,魏無羨在不夜天城盛怒下發動陰虎符真正威力,便是將兩半合而為一。

 

春秋戰國有個關於虎符的知名故事,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「竊符救趙」。長平之戰後,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,趙國向外求救,魏安釐王怕得罪秦國,不敢發兵救援,另一位四公子趙國平原君於是向魏王弟信陵君求救,信陵君託曾受其恩的魏王寵妃如姬盜出了虎符,逕自領軍救趙。《史記‧魏公子列傳》:「如姬必許諾,則得虎符奪晉鄙軍。」便有「虎符」二字。巧的是,咱們這位魏公子名字跟羨羨只差一個字,叫魏無忌,一生也是文武雙全、德才兼備、重情重義,無奈命途多舛,為了救嫁給平原君的姊姊,竊符矯命,戰後怕被究責不敢回魏國,留在趙國十幾年;後來魏國被秦國攻打,魏安釐王才跑來求助信陵君,世稱仁義的信陵君見故國有難,還是帶兵回去了;擊退秦軍後,功高震主,外加奸人離間,被魏安釐王猜忌,他只好主動遠離朝廷,最後酒色過度而終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魏安釐王便是中國史上那三大BL佳話之一「龍陽」的當事君王。

 

說到春秋戰國的名字便再提一個,春秋戰國單名嬰的非常多,比如「晏子使楚」的晏嬰,巧就巧在魏無忌有個祖先就叫魏嬰,而且此魏嬰其實你我都認識,只是都稱他梁惠王──沒錯就是《孟子》裡那位,還是兩個篇章的篇名,「叟!不遠千里而來,亦將有利吾國乎?王何必曰利?」那位老問白目問題然後被孟子嗆的尬聊王;高中的〈庖丁解牛〉也是他。魏國國都大梁,故魏惠王又稱梁惠王。不過他的名字有二說,《史記》說他名罃,《戰國策》則說他名嬰。

 

邯鄲之戰還有很多可談之處。平原君門下的毛遂自願出使楚國,說服了楚王出兵援趙,便是「毛遂自薦」,帶兵的還又是一名四公子春申君。不曉得有沒有人看過《羋月傳》,裡面最大的歷史謬誤是羋月和春申君為青梅竹馬,羋月和春申君年紀可差了好幾輪,這時的秦王便是宣太后羋月之子。而秦國雖然在長平大捷,卻引起國相范雎和長平之戰將軍白起間的政治角力,錯過兵威最盛的時機,白起戰前便斷言此次秦師將敗。戰國四名將之一白起從未打過敗仗,本次也料事如神。戰敗後,秦王不滿白起的不滿,加上怕白起威脅自己地位的范雎在一旁煽風點火,不久後白起便被放逐、賜死。范雎的「遠交近攻」算戰國時代有名程度僅次於張儀「連橫」蘇秦「合縱」的策略,但范雎為人像極原裝貨的沈清秋,有關他報復和陷害人的事蹟一籮筐,光四名將就兩個給他陰過,敵國的廉頗──他曾跟「完璧歸趙」的藺相如有過節,嫌隙冰釋後自願揹負藤條向藺相如請罪,便是「負荊請罪」──被范雎反間計所害,同國的白起也被他挑撥離間坑死,還有宣太后以及她的外戚集團,包括穰侯魏冉和華陽君──前者為秦國廣開疆土,權傾朝野,富埒天子;後者是秦始皇身世故事會出現的華陽夫人之先人──都是秦王重用范雎後,聽從其計剷除的。

 

外頭恩怨紛擾,干戈四起,而未來的霸星此刻人就在被秦軍包圍的邯鄲,在此當人質的秦國公子怕趙王遷怒他,跟人密謀潛逃,這人便是呂不韋了,這位秦國質子則是秦始皇之父(權且不討論嬴政是呂不韋私生子這個說法),被呂不韋一眼相中並道「奇貨可居」的異人。

arrow
arrow

    莫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